技术文章更多>>
- 什么是核磁共振?台式核磁共振仪的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
- 点击次数:64 更新时间:2025-08-25
- 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简称NMR)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强大的分析技术。它指的是某些具有核自旋的原子核(如氢¹H、碳¹³C、磷³¹P等)在外加静磁场中,受到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后,原子核的磁化矢量会发生偏转;当射频脉冲停止后,这些原子核会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并释放出微弱的射频信号。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信号,可以获得原子核周围的化学环境、分子结构、动态过程等信息。核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在医学中,核磁共振成像(MRI)就是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的NMR信号来生成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简单来说,核磁共振就是利用原子核的磁性,通过磁场和射频波来“探测”物质内部的结构和信息。
台式核磁共振仪是一种基于永磁体技术的紧凑型核磁共振设备,具备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运维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常规分析、工业质量控制及教学科研场景。
台式核磁共振仪是传统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小型化、便捷化版本,核心功能是通过检测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信号,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组成比例及动态特性。
该设备虽运维简单,但规范操作可延长寿命、保证检测精度:
预处理:品需无固体颗粒、无磁性杂质(如金属碎屑),否则会干扰磁场均匀性,导致谱图峰变宽;样品需溶解在合适溶剂中,浓度适中。
磁体保护:避免强磁场干扰,否则可能导致磁场漂移;禁止将金属物品靠近磁体,防止被吸附损坏探头或磁体。
日常维护:
进行磁场均匀性校准,确保分辨率稳定;
保持探头清洁:检测完含腐蚀性样品后,需用溶剂冲洗探头,避免残留腐蚀线圈;
长期不用时,每周开机 1 次(30 分钟),防止电子元件受潮。
环境要求:
放置于恒温环境,温度波动会导致磁场变化,影响谱图重复性;
避免强光直射、剧烈震动,防止磁体结构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