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更多>>
- 医疗行业核磁共振成像仪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 点击次数:3100 更新时间:2015-03-26
- 关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结构原理,其实细说的话,相当的复杂,而且也相对比较专业,在这里呢,小编就简单阐述下该仪器的原理,供大家参考。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F进行激发氢质子,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relax),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豫时间。有两种弛豫时间,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 relaxationtime)又称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称t1。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spin-spin relaxation time),又称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反映横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程,也即是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2。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t2也是如此(表1-5-1a、b)。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的成像基础.一般的MRI报告片有两种图像t1加权像(t1wI)和t2加权像(t2wI),前者一般反映器官的形态,后者反映病理组织(水肿)。以上就是对核磁共振仪原理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需要更多更细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建议大家参考阅读《影响设备学》方面的书籍。